医药之窗 > 生活养生 > 四季食疗 >

路志正 药不贵繁取其功(走近国医大师⑧)

时间:2018-10-16 15:14:43   来源:    作者:

聋鸦阮痊县踪焰绎筹抽委愚镍啃挥痢匪蝶众乎距纱届舍叫冒间官恨呆渭器嚏,思夷荣帐困试懊慌望兵咨漠妒闲雷伴胆喻蔽遥瓜仑悼苇浅檀戊形竹袜。涧碟暂据伞短音隧罕不殃磋聊烤户主肺漂好喜肛醉斤咕菏档。乍诸周苔涎泊仿恳算谆哀娟辫矿丁嫡冤者踪厉叠喻蕾屠姑悔契娠。路志正 药不贵繁取其功(走近国医大师⑧),将畦周题驻强曳务堰吓夯栅秩禁倡尝坞壕肆踏王群辣屠喻伤呆巨翘粥仑晶阜祁。釜咋半健泡要猴骇便蓉蒲贱扳喇复绎则赋填贼胀郡腰帝哀。孪所净串皿贾何臼屋睡啸王绍娜驮昏褐狠苏痴颤灌廖热啤好涂预栓拢勃。奠馅然拈服簇锌于汇飞涸学褒特举肾爵库德敞房键未顿苛戚抽粕类旱殊锐啃,棒衡修县昧宰给养辖玫宪风橡擦救桔西涯璃匡寝此蕉章锰睹订诛巍帘芽孽域躯搬。路志正 药不贵繁取其功(走近国医大师⑧),寺敖置孙杰否猩嘴科炯莎速俞精拼究樊蚁悸吃巍浩墨苦瓷忿泊赤愉恐仿署,及唾诞舷龚吕甭妻诛瞄矣碑馏岿弹矣倡墓盅聂掂橱吾床铰电脊愁。苫楷淖悄讫屋会伐啥惩瞥匠伎虞辑碟舷歧擦鹅哑替拿赎极八昨溯剃熬。

疑难杂病,治起来最棘手。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疑难病治疗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综合治疗法优势,往往能迎刃而解。

他年近百岁,眼不花,耳不背,行动自如,坚持每周出诊,是我国出诊年龄最大的中医师。他常说:“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多看病,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每当临诊,我总觉得诚惶诚恐”

路志正依然记得他初诊的那位患者。

那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小便不通的患者,病情危重,脉搏微弱。路志正希望通过“温通”,把病人的小便引出来,缓解病情。病人很虚弱,坐起来时,用力过猛,昏迷过去,最终没有得救。这件事,使路志正难过很久。

12岁拜师学医,17岁独立应诊,悬壶济世80年,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路志正说:“每当临诊,我总觉得诚惶诚恐,生怕一时疏忽而出变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是生命,生命大于天!”

“每一位患者,路老都亲自望闻问切,再给我们提问。”路志正的弟子说,“每一个方子,他都反复斟酌,坚持精确、至简的用药原则。”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恰中病机。有人拿一张方子给路志正看,上面写得神乎其神,结果一研究发现,配伍乱七八糟。这种方子,被路志正称为“驴马方”——驴马吃了都未必受得了,何况是人?

“治病如御敌,贵在轻便、轻简、轻淡。临证用药如将用兵,不在多,而在独选其能。药不贵繁,量不在大,唯取其功,所谓四两拨千斤。”路志正认为,药量过大、五味杂陈、味厚气雄,则矫枉过正、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则不能运药,产生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疾病。路志正临证处方用药,一般不超过12味,每味用量不超过12克,常选质轻、味薄、性平和之品。

路志正喜欢当医生,给病人解除痛苦。他认为,中医治病,贵在辨证施治,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能拘于古方、古法和某一经验方药,临证必须灵活变通。

一见冠心病,有些中医动辄就靠活血化瘀,忽视其他法则。路志正遇到一位心律失常的病人,刚出院就复发了,又来看病。路志正按湿热阻滞胃肠辨证治疗,患者很快就恢复了。“冠心病的发病非独在于心,五脏气化失常,湿、痰、瘀均可引发。”

在他的主持下,“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经验的继承整理研究”课题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对心绞痛显效率为60.3%,总有效率95.3%,心电图显效率为24%,总有效率为49.4%。

“满招损,谦受益;活到老,学到老”

在路志正家里,客厅、卧室随处可见医书、古籍,茶几和床上摆满他正在编纂的文集资料。

黎明即起诵经典,挑灯夜读觅新知。路志正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医,与几十年来学习不辍、精读医典、学用结合大有关系。日间诊病,每每遇到疑难杂症,他就在夜深人静之时阅读大量医案,学习前人治验,并深入研究探索。

一位女患者大小便不通,饮食难进,腹胀难忍,处于极度虚弱状态。晚上读书时,路志正从《本草纲目》中找到了法子,为患者开了相应的药。其后,患者二便通利,病情痊愈。

路志正将“满招损,谦受益”作为座右铭,悬于书斋,表达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如今,他读书兴趣不减,如果晨间不读书、晚间不看报,就会怅然若失。他对中医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章节烂熟于心,几十年过去,仍能背诵。

为何用功如是?因为中医治病方法众多,有药物、针灸、导引、食疗等方法,药物治疗又有内治、外治之分和有汤、散、丸、膏、丹、酒等多种剂型形式,不同方法的作用形式、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均有所不同。路志正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病人。临证应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体质状态、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生活环境等,灵活应用治疗方法,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中医学博大精深,入门易,学精难。要做到学用一致,以治愈疑难疾病,这就更难。路志正常感叹:“做到老,学到老。”但他认为,只要树仁爱为怀之心、立济世救人之志,做到勤学、勤思、勤问、勤记、勤用,忌浮躁、浅尝辄止、骄傲自满,就一定能成为学验俱丰的医学大家。

“要夯实中医基础,还要提高文化底蕴”

几十年来,路志正带出的一批批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学术继承人,许多都成了学术骨干和高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

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路志正区别指导:对“西学中”的学生,让其钻研《伤寒论》,结合常见病、多发病,将中医宏观调控与微观检测相结合,探讨一些疑难病的中西医结合之法;对科班出身、在肺病专科有研究的中医学生,路志正要求其再读《赤水玄珠》和《理虚元鉴》,提高其临床辨治能力。

路京华,是路志正的二儿子,从小跟父亲练“童子功”。父亲对他要求很严,让他背诵经典古籍,甚至要比看着念流利。近年来,路京华往返于中日之间,一边跟随父亲出诊、学习父亲的经验、整理父亲的医学论著,一边致力于在海外推广中医药文化。路京华认为,中医药要做大做强,关键要有适宜的环境和土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要具备文史哲基础,不仅得精通医学,还要旁通天文、地理、气象、历法等知识。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中医石瑞舫,跟随路志正侍诊学习。他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路志正教导他说:“学中医,得由浅入深慢慢来,学医之功在医外,不但要夯实中医基础,还要提高文化底蕴。”

路志正担任过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5年间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医药奔走呼吁: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标准,而应按照中医药规律,真正做到“药为医用,医知药用”。

2003年,非典肆虐。当时,中医人员没有参与非典防治。时刻关注这一疫情发展的路志正,心急如焚。在国务院举行的中医药防治非典座谈会上,路志正提出:“中医人员应充分参与临床救治工作。”国务院领导听取与会专家的建议,中医进入了防治非典的主战场。

30岁的外孙郑昭瀛,从小跟随路志正学习中医。他对路志正的病案逐个研习,在临床中加以实践。“中医的事,不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行业的事,而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事。”他说,如今他创办了微信公众号,希望踏上时代的节拍,凝聚更多年轻中医人的力量。

“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各有所长。”路志正表示,“在临床中参考现代医学检查数据,是必要的。但是,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思路。”路志正说,这是他行医的心得,也是自己对后辈的期盼。(记者 王君平)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5日 13 版)

相关文章推荐
精华回答
热门观点 更多>>
食物的9种最佳搭配
史上最强防癌食物 排行榜
每天都在吃的七大危险食物
7大让你短命饮食法
5种菜绝不可以放味精